公司新闻
行业热点
招标信息
媒体报道



青岛种树风波:公众参与城市绿化互动的经典案例
来源:潇湘晨报    吴通清    2012-5-11

5月2日,才6:50,王赫就发了一条微博,兴奋地谈起昨天与青岛市园林局局长杨湧的会面。 
 
他曾在4月26日和27日连发两封网络公开信,要求青岛官方公开“增绿行动”相关信息。5月1日,他被约去与杨湧面谈。 
 
“(杨湧称)会按时答复信息公开申请,市长及各部门都对这次青岛市民表现出的参政意识很重视。”王赫在微博中透露。 
 
此前,他和潘琦等网民,多次就“增绿行动”发出问政长微博,官方也作出回应。舆论认为,这是一次“良性官民互动”,这些网友表达诉求时的温和与理性令人称道。 
 
作为一个公民,我们能做点什么?我们更该做的是,去研究怎么行动,而不光是喊口号。 
 
——潘琦 
 

“人类已无法阻止青岛种树” 
 
5月9日一早,网民“青岛鱼姐”开车经过青岛沿海一线,“一路上看到新种的植物大片干枯死亡,心疼的同时想骂娘!” 
 
现在,这个城市草木的任何变化,都有可能触动市民的敏感神经。 
 
此前,青岛的市民们,还受到过一连串的“刺激”: 
 
他们见识了“毁坪种树”——在奥帆基地附近,广场的草皮被翻起、掀掉,再种上乔木。 
 
他们也见识了“盆景式种树”——在奥帆中心情人坝上,一棵棵几米高的松树被装进木箱子里,再培土种植。 
 
他们还见识了“插秧式种树”——奥帆中心一处海景房附近,密密麻麻种上了几米高的乔木。低层的房主抱怨,自己花巨资购来的海景房成了“森景房”。
 
事实上,从3月份开始,青岛很多地方就成了种树工地:到处有工人在掀草皮、挖洞、修路,见缝插针般种上乔木和灌木,有市民测量,树距最密处仅为20厘米。 
 
青岛东海中路一些坡段的石山上,也被挖出一个个洞,种进一棵棵成年松柏。为保障松柏存活率,除了埋水管浇灌外,树上还挂有“吊瓶”。网友们感慨:“人类已经无法阻止青岛种树!” 
 
这样种树让青岛市民不习惯了。种树行动开始不久,网上就不乏争议和疑问: 
 
青岛怎么突然大规模种树?树怎么种才合理?据说种树的花费是40亿元,这个数字怎么确定的?钱怎么花?由谁来监督?…… 
 
不过,跟往常一样,不少网友虽有疑问,但除了抱怨一下,发发牢骚,似乎也没其他办法。 
 
王赫则决心更进一步。4月16日中午,他曾亲自来到沿海一线调查种树情况,并拍下照片。 
 
当晚,他发出一条长微博,披露青岛八大关、市南区临海一带随处可见的过密植树现象,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质疑。 
 
其实,在种树事件中,王赫并不是第一个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质疑的网民。
 
——他是一个“接力队员”,跑在他前面的是女孩潘琦。 
 

“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当公民” 
 
潘琦今年27岁,在青岛一家报社当娱乐记者。她自称“除了动车海啸,平时并不关心政事”,“但自种树事件发生,情况发生了改变”。 
 
今年3月1日,青岛政府启动“增绿行动”,第一个月便种下180万棵树,很多市民抱怨这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,在网上质疑甚至谩骂。 
 
青岛市政府文件显示,种树方案今年2月份即出台。这份文件提出,要按照“高水平、大规模、密种植、厚绿带、多样性、彩相宜”的原则,全面开展植树增绿美化家园行动。其目标瞄准2014年“国家森林城市”评比,以及今年在青岛举行的“世界园艺博览会”。 
 
方案中多处出现“高”“大”“密”“全”等字眼,植树增绿“重点路段”也多为青岛的“门面”。 
 
4月初,青岛汇泉广场的大草坪被铲平,照片传上网络后,触碰了潘琦的敏感神经。 
 
在她记忆中,大草坪就一直在那里。小时候她跟着姥爷去那儿放风筝,长大了陪着哥哥嫂子去那儿拍婚纱照。 
 
可大草坪怎么“说掀就掀”了?潘琦感到一种“疼到心里”的愤怒。跟很多网友一样,她忍不住骂起了脏话。 
 
那天,潘琦一直刷微博,看关于青岛种树的各种信息。刷到凌晨两点后,她决定“不骂人了”,“作为一个公民,我们能做点什么?我们更该做的是,去研究怎么行动,而不光是喊口号。” 
 
潘琦决定先“整明白我们有没有权利去管种树这个事”。 
 
她百度了《山东省行政决策程序》,该规定明确:“重大行政决策需要经过: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、风险评估、合法性审查、集体讨论五个必经程序”。她明白,“这事儿我有权利管”。 
 
她决心调查一下“增绿行动”,也核实一下网上消息是否属实。
 
第二天,潘琦约上两个好友,沿路调查到底栽了哪些树、树的间距有多少……她还在种树现场跟植树工人聊天,了解人工、耗材计价标准等信息。
 
她又向“科学松鼠会”的微博发出求助信息,欲寻求科学与权威解答。
 
调查后,她精心准备了6个方面的问题,包括种树费用、树木养护成本、有否公示、草地养护与更新、有无招投标过程等。 
 
接下来,她开始查找政府部门的电话,并致电市长热线、市建委、市园林局等相关部门。 
 
遗憾的是,她不是被踢皮球,就是得到警惕性或模糊性回答,市建委的电话甚至无人接听。 
 
潘琦没辙。4月11日,她将自己的疑问和整个求证过程发到微博上,引起网上热议。网友们几乎一致赞许潘琦脚踏实地的公民精神,呼唤“中国出现更多这样的年轻人”。 
 
“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当公民,第一次明确自己的权利,也真的去行使权利。”潘琦说。 
 
“想要怎样的世界,先改变怎样的自己” 
 
潘琦发出的微博,引起了王赫的注意。 
 
王赫也是一名年轻人。他曾在日本留学,返回青岛后遭遇车祸,一直宅在家里疗养。 
 
看到潘琦的微博后,王赫挺受触动。他想起自己曾留学国外,体验过“人家”是怎样接受公众监督的。另外,“咱们这儿”也规定政府部门有信息公开的义务,公民享有知情权。于是,他也决定做点什么。 
 
“你想要怎样的世界,就先改变怎样的自己……让我们生活的青岛更美好!”王赫在微博中写道。 
 
他先在官方网站上找到相关部门电话,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。 
 
4月13日,王赫一口气给市林业局及园林局等部门打了9个电话,提出公开汇泉广场草坪更换及维护费用以及各区市绿化率、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数据等信息。 
结果跟潘琦的遭遇大同小异:多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回答。 
 
第二天,王赫也把自己的经历写成长微博,发布在网上。 
 
两天后,他拖着未痊愈的伤腿走出家门,进行了一次实地探查,并于当晚写成第二篇长微博。 
 
在这篇博文中,王赫配上了现场照片,在质疑时,也更加有理有据。 
 
例如,在质疑植树过密时,他引用了建设部的相关规范:“《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》中有如下规定:行道树定植株距,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,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。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.75m。”
 
“每个市民都要有主人公意识。”王赫说,遇到自己关心的、与自己权益息息相关的公共项目,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做一些考证,并及时向政府部门提出合理诉求。 
 
更多网友也加入进来。 
 
4月16日,拥有200多万粉丝、青岛本地著名网友“作业本”也通过微博向青岛市委书记、市长发信,表示拥护合理种树,反对胡乱种树,并希望能给住在青岛、喜欢青岛、热爱青岛的朋友们一个回应。 
 

“坚持下去,对政府也是推动力” 
 
潘琦、王赫等网友发动的“微博问政”,得到了官方的回应。 
 
4月17日,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“青岛发布”称:市民的批评“有的是中肯的,意见建议是宝贵的”,“已着手研究解决问题和不足。” 
 
18日,青岛市召开城区园林绿化工作座谈会,市园林局局长杨湧承认与市民沟通不够,表达歉意。 
 
19日晚7点,青岛市分管“增绿行动”的副市长王建祥做客青岛政务网“网络在线问政”栏目,就“增绿行动”与市民在线交流。 
 
在线交流中,网民抛出一系列问题,从质疑工程规划的论证程序、树种的选择、公开听证的欠缺,到担忧形象工程。甚至有网友直言:青岛不是市长一个人的,青岛是属于全青岛人民的,此次植树惹起市民的反弹和不满,便是忽视民众的结果。 
 
王建祥就工作不足进行了道歉,并承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。 
 
20日,又发生一个插曲:当天《青岛早报》在头版导读称,青岛与苏浙地区存在差距,“最重要根源就在人的思想”,并痛斥青岛人“自满自足、自私自利、自怨自弃、自说自话”。 
 
这被很多人认为是政府领导针对青岛市民喊话,引起众怒。最终,《青岛早报》道歉,称是误会。 
 
25日,一度缓和的网络舆情再度汹涌,起因是当天青岛刮起8级阵风,部分新栽下的高大树种被刮倒、砸车、挡路。 
 
次日,青岛市市长张新起来到植树绿化现场查看,强调政府要真诚对待市民、网友、舆论及各方面对绿化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。 
 
26日和28日,王赫又在网上连发两封公开信,要求官方就种树的一系列问题予以信息公开。 
 
“更多地履行好自己的知情权和监督权,坚持下去,对政府也是一种推动力。”王赫说。 
 
5月1日,他接到市园林局的电话,并与杨湧进行了面谈。 
 
“(杨湧称)会按时对我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做出答复。各部门包括市长都对这次青岛市民表现出的参政意识很重视,会在今后的立法和行政中体现出来。”王赫在微博中透露。
福建江海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:福州市仓山区冠浦路140号凤高综合大楼5层 电话:0591-83562288 传真:0591-83568533
闽ICP备17008877号 Copyright 2010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
QQ留言 人才招聘
QQ留言 人力资源
QQ留言 项目投标
QQ留言 工程项目
QQ留言 项目合作
QQ留言 资源整合
QQ留言 苗木
QQ留言 技术咨询
QQ留言 财务咨询